3D打印技術的前世今生


在我們寫過無數篇和3D 打印相關的文章中,經常會有讀者有這樣的疑問:“3D 打印到底是個​​什麼玩意兒?”既然這樣,那我們就根據之前寫過的文章,詳細闡述一下3D打印是什麼,以及介紹一下3D 打印技術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






提醒一句,如果你從一直關注36 氪上3D打印技術的文章,本文可以忽略。當然,如果你想系統的了解3D 打印機的前世今生,也可以以此文做參考。

3D 打印是什麼




維基百科上的解釋:“這是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,它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,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多層打印方式,來構造零物件。模具製造、工業設計常將此技術用於建造模型,現在正向產品製造的方向發展,形成“直接數字化製造”。在一些高價值應用中(比如髖關節或牙齒,或一些飛機零部件)也已經有打印而成的零部件出現。”


簡單來說,3D 打印,就是在普通的二維打印的基礎上再加一維。打印機先像普通打印一樣在一個平面上將塑料、金屬等粉末狀材料打印出一層,然後在將這些可黏合的打印層一層一層的粘起來。通過每一層不同的“圖形”的累積,最後就形成了一個三維物體。就像蓋房子一樣,磚塊是一層一層的,但累積起來後,就成一個立體的房子了。

第一次接觸

我們第一次報導3D 打印技術,是介紹一種利用太陽能將沙子融化並打印出固體物品的機器Solar Sinter。這種機器“打印”出來的作品看似粗糙,但實際上它已經是一個很超前的玩意了——它使用的材料是沙子,能量則是太陽能。換句話說,使用這種機器,你甚至可以在沙漠中輕鬆造出一座城。

但實際上,3D 打印的概念在上個世紀​​80 年代就出現了。 1995 年MIT 創造了了“3D 打印”這個名詞,隨後3D 打印便開始在實驗室萌芽。然後慢慢的,3D 技術開始運用在醫療模型、建築模型等行業,被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。

3D 打印機普及,走向現實





3D 技術開始越來越靠近人們的生活,3D 打印機也越來越平民化。原來的3D 打印機非常龐大,基本上都只存在於大醫院、研究機構以及相關企業中。購買這樣的機器不僅要花幾十幾百萬,而且打印材料也價格不菲。

但現在,3D 打印機可以做到和普通的噴墨打印機一樣大小。很多創業公司都提供各種各樣的打印機,比如MakerBot 提供的彩色3D打印機、香港Makible 2000塊錢的3D打印機、維也納工業大學能打出沙粒大小賽車模型的超高速打印機等等。

另外,3D 打印設計軟件也越來越多,有iPhone 上設計3D 物品的Sculpteo、iPad 上3D 設計軟件123D Design、通過Kinect 掃描3D 模型到打印機的Kinect-To-Print、將3D 圖紙模擬成3D 模型的增強現實軟件Augment等。

除了3D 打印機和軟件,還有一些提供3D 服務的創業公司,比如“全民武器計劃”、 MakieLab、 GrabCAD、 Shapeways、 Formlabs、 Stratasys等。

神奇的 3D 打印作品





到今天,人們已經用3D 打印技術打印出了很多東西。除了下面會提到的一些複雜的3D 幾何模型,業內已經用3D 打印機打印了心臟瓣膜、下顎骨、 電路板、汽車、 房子、 自動步槍,甚至還有鞋子、內衣或生肉。



3D 打印暢想





由於3D 打印成品的可塑性非常強,從二維到三維,3D 打印可以精確到600dpi,每層0.01 毫米的厚度。所以幾乎任何復雜的結構都可以輕鬆打印出來,例如克萊因瓶、莫比烏斯網、門格爾海綿等。這就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想像力,很多人都在暢想3D 打印會給各個行業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。

作為影響未來的技術,我們也寫過很多的文章來讓讀者了解3D 打印的未來。比如《 3D打印技術改變世界的9種方式》介紹了3D 打印對醫療、文化、建築、食品、汽車等行業的影響;《 3D打印–“製造業2.0”的革命》介紹了3D 打印將催生“個性化製造”、“自我生產”以及“人人都是發明家”的新產業形勢;而《 3D打印會成為下一場互​​聯網自由之爭的導火索嗎? 》這篇文章則從人人都可“打印槍支”方面來提出政府可能會限制3D 技術、機器和材料的傳播,因為這會對社會穩定產生非常大的影響。





YC創始人Paul Graham 說:“ 硬件復興的時代已經到來。”互聯網女王Mary Meeker 在其《 2012互聯網趨勢報告》中也聲稱:“3D 打印機的出現,讓個性化定製成為可能,生產製作將面臨變革。”而之前曾提出《長尾理論》的Chris Anderson也從《連線》辭職,轉向關注3D 打印技術給世界帶來的長尾效應。

所以說,3D 打印未來已觸手可及。如果你真的喜歡的話,現在就可以嘗試購買一台3D 打印機,開啟自己的創造之旅吧!



via 36氪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